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編寫的《2013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》,日前正式出爐。其中2013年演出市場總經濟規模為463億元,與2012年同項統計收入相比下降了9%。這一數字無疑成為了中央八項規定和中宣部等五部委文件的出台,擠掉演出市場泡沫、遏制行業奢靡之風的一面鏡子。
  票房總收入下降了
  劇場空巢或閑置增多了
  統計表明,2013年演出市場總經濟規模為463億元,與2012年同項統計收入相比下降了9%,下降近一成。這也從側面證明八項規定等對2013中國演出市場擠掉泡沫、遏制奢靡有著顯著成效。
  據調研瞭解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一線城市劇場全年平均演出場次達到100場以上,而全國其他地區專業劇場年平均演出場次約為58場,其中年演出場次達到50場以上的劇場只占總數的35%,劇場閑置和“空巢”現象普遍。
  自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後,劇場已簽訂演出合約或制定演出計劃的項目有些也被取消或延期,同時,一些國有企事業單位往年慣常以贊助方式的團購、包場也紛紛撤銷。如杭州劇院下半年被取消的預定演出占2013年上半年演出總場次的20%,因企業不再出資購買門票,票房收入下降30%;廣東中山音樂堂前三季度因政府部門和企業取消預定演出17場,票房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20%以上。這也表明,劇場本身也存在功能性缺陷——不具備創作節目的能力,只能被動接受表演團體或演出經紀機構的現成項目;當項目源所受到的影響波及劇場時,劇場本身缺乏應變和自我保護能力。
  面對普通觀眾的低價票難買了
  演出方囤票捂票加價票更顯了
  八項規定出台後,越來越多的觀眾通過票務公司購買演出票。如此一來,低價票難買、熱門票炒高、黃牛擾亂市場的亂象日益凸顯:
  一是囤票、捂票,部分稍具人氣的演唱會、話劇或是歌舞、戲曲演出,低價票在銷售之初即顯示為“售罄”,待中高檔票銷售良好後再陸續放出低價票;二是暗中聯合中間環節炒票,部分演出商為牟取利益,將較好位置的票加價出售給黃牛,再由黃牛二次加價賣給消費者,原價2000元的門票被炒至5000元甚至上萬元。例如,《青蛇》、《活著》等知名作品在演出時中低價位演出票根本無法通過票務公司買到,包括180元、380元在內的演出票幾乎在上線的同時就被“搶光”。同時,票房不如預期的演出常會出現演出前低價拋售的現象,原價800元的門票經黃牛之手100元甚至20元售出。
  無論高價炒賣還是低價拋售,這種倒賣有價票證的行為都違反了《刑法》和《反不正當競爭法》,嚴重擾亂了演出市場秩序。維護觀眾權益、打擊非法經營行為,政府相關主管部門還更需作為。
  公款邀請的明星少了
  轉戰電視的明星多了
  2013年五部委文件出台後,公款邀請明星之風得到遏制。按常理,明星的演出價格應該有所降低,但事實上,2013年演員的出場價並未回落。
  報告認為,此前造成演員高價原因有二:一是前些年地方政府和企業不計成本邀請明星之風泛濫,抬高了市場價格;二是行業內缺乏規範,國內演出企業惡性競爭,為爭奪熱門演員競相抬價,導致演出費不斷上漲。至於2013年,由於各大電視媒體盛行明星參與的選秀節目,許多人在商演銳減的情況下轉向出場費遠高於商演的電視節目,致使演員的價格並未回落。
  演員價高,直接導致演出票價居高不下,與觀眾消費能力嚴重脫節;進而使得演出實際售票率難以提高,演出與市場需求脫節。
  而在歐美國家,演員的演出費不得隨意上漲。相關行業組織針對不同類型、不同影響力的演員制定相應的市場價格規範。如果隨意大幅提高或降低演出費用都會遭到行業的抵制,演員也將無法得到主流渠道的演出機會。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行業的整體利益、保持有序競爭。
  文/本報記者 郭佳  (原標題:八項規定催生演出市場三大趨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y29gypyr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