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印斌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2月19日02版)
  日前,河南林州市政府網上發文征求民意:如果“林州市”改為“紅旗渠市”,是否也能像大庸改成張家界一樣給百萬林州人民帶來不爭的紅利?(《大河報》12月18日)
  改名的話題總能讓人興奮、引人遐思,似乎只要換一個馬甲,就真的能夠脫胎換骨、點石成金了。而現實中一些成功的改名範例,也往往成為後續者的不竭動力。君不見有此動議者,每每會將先行者的“滾滾紅利”掛在嘴上。遺憾的是,任何事情均有各自不同的情形,胡亂攀比,甚至將別家的“紅利”當成自家的願景,則顯然有些一廂情願了。
  誠如林州市一再強調的,“紅旗渠是百萬林州人民的驕傲”,這一點毋庸置疑。只要身臨其境,游客都會深刻感受到人對自然的改造力量。但是,響亮的知名度能不能轉化為現實的“滾滾紅利”,二者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正相關關係。
  紅旗渠的旅游價值究竟如何,能不能換來預期的收益,還需要評估。僅僅因為林州的名聲不彰,就認為收益不高,未免武斷。大庸即便不改名為張家界,境內的豐富旅游資源也不會因此被埋沒,只要是好東西,就一定會閃亮的。而反觀林州,紅旗渠能不能成為旅游的引擎,從這些年的情況來看,似乎不太樂觀。
  與改名相比,地方應該更務實一些,將更多的精力用在踏踏實實發展旅游和經濟上面。只要真正搞好地方的基礎設施和軟環境,不可能發展不起來。當然,這樣做,需要一屆一屆地方政府的接力努力,遠非改名那麼輕巧。
  這些年來,很多地方熱衷於改名,甚至將改名視為一種生產力,固執地以為,只要改一個“好名字”,就能立竿見影。這樣的折騰,會浪費行政成本、社會資源,並不可取。  (原標題:改名就能帶來紅利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y29gypyr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